
牛是反芻動物,有4個胃,分別是瘤胃、網胃、瓣胃、皺胃。前三個胃并不分泌消化液,也叫前胃,第四個胃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胃。除了一個皺胃是牛的消化器官外,其余三個有輔助功能的胃都拿來做菜了。華中農業根據這三個胃各自的特征分別把它們稱為牛肚,毛肚和牛百葉。
1、網胃就是牛肚或者金錢肚,其內有蜂窩狀的組織,起到過濾的作用。
2、瘤胃就是毛肚,塊狀大,因其表面像一塊毛巾而得名,它可以降解纖維物質。
3、瓣胃就是牛百葉,其內部結構呈葉片狀,故得名百葉,它可以將食物磨細,利于消化。
主要區別
功能不同:
毛肚子是牛的消化器官,百葉是食物的儲藏室。牛將吃下的草料先放在百葉肚子里,在凌晨2~3點鐘又返回到嘴里漫漫嚼(即:反芻),然后,再咽到毛肚子里(不是百葉肚),進行消化、吸收。
形狀不一樣:
百葉兩面都有許多小的突起,像小的刺一樣,而毛肚外表光滑;百葉較薄,毛肚較厚。
部位不同:
毛肚是瘤胃,瘤胃是牛四個胃中比較大的,有一面粗糙似毛巾;牛百葉是瓣胃。
白百葉
(1)開水泡制:把新鮮黑百葉放進開水里浸泡幾秒中,外面的黑皮兒就會自動脫落,這時就形成了白百葉。還有些市場上賣的白百葉,為了降低成本和凸顯賣相,會用火堿和雙氧水泡。
(2)火堿泡制:經過火堿泡制之后的鮮百葉,顏色呈白色,且體積和重量都會變大,堿性極強,因此腐蝕性也非常強。
(3)雙氧水泡制:由于雙氧水的氧化性非常強,所以用它泡制出來的牛百葉色澤比較好,比火堿泡制的顏色白,但是彈性較差,發硬,易碎。但雙氧水能腐蝕人的胃腸,導致胃潰瘍,所以這種白百葉要少吃。